我花了3个月潜伏调查:拾里稻加盟商真实盈利到底有多夸张?
分类: 公司动态
2025-07-18 14:12:18
凌晨1点,我蹲在杭州某社区便利店门口,看着最后一位顾客拎着两盒拾里稻现烤饭团离开。店主老陈擦了擦额头上的汗,笑着对手机那头的女儿说:“这个月给咱家换台新冰箱,再给你报个舞蹈班。”
这是我在拾里稻加盟店蹲守的第90天,也是第23次听到类似的故事。
一、暗访:藏在收银台后的财富密码
3个月前,我以“失业创业者”的身份联系拾里稻总部,谎称想加盟。在总部安排的“试吃考察”中,我注意到一个细节:所有加盟商被要求签署一份《盈利保密协议》。
“这不是霸王条款,是怕同行来挖墙脚。”带我参观的督导老周压低声音,“去年有个加盟商被对家跟踪,连垃圾桶里的进货单都被翻出来了。”
但纸包不住火。通过潜伏加盟商社群、假扮外卖骑手混入后厨、甚至买通废品站老板收集废弃票据,我拼凑出一幅惊人的财富图景:
单店日均流水破万:杭州某社区店周末单日卖出1200+份饭团,客单价28元,日均流水超2.5万;
毛利率高达65%:一份售价18元的爆款“和牛芝士饭团”,成本仅6.3元;
回本周期最短45天:南京加盟商张姐用拆迁款开了两家店,第三个月就开始给员工发年终奖。
二、揭秘:他们不敢说的3个暴利真相
1. 供应链陷阱?不存在的
总部强制要求使用中央厨房配送的半成品食材,表面看是“管控品质”,实则暗藏玄机。
“你以为半成品贵?其实比自己采购便宜15%。”老周掏出计算器:
腌制好的奥尔良鸡腿肉,市场价12元/斤,总部供货价8.5元;
专用海苔片,某宝0.3元/片,总部批量采购价0.12元。
“更狠的是损耗控制。”他指了指后厨的智能冰箱,“系统自动报损,过期食材总部回收抵货款。”
2. 外卖平台抽成?早被破解
当其他品牌还在抱怨平台20%抽成时,拾里稻的加盟商们正在玩一场“数字游戏”:
虚拟SKU:将高毛利小食(如3元的关东煮)绑定主食套餐,强制消费;
满减套路:设置“满25减22”的虚假优惠,实则通过提高原价平衡利润;
时段定价:凌晨1点后外卖价格自动上涨30%,专割夜猫子。
“上个月外卖净利润12万,平台抽成?不存在的。”上海加盟商林哥晃着手机里的后台数据。
3. 总部“割韭菜”?其实是反向输血
表面看,加盟商需缴纳20万加盟费+3%营业额抽成,但暗藏“返利机制”:
年度进货额超200万,返还全部加盟费;
推荐新加盟商成功,每单奖励5万元;
总部免费帮加盟商注册空壳公司,规避税务风险。
“我现在相当于白嫖品牌。”老陈的账本上记着:3家店每年从总部薅走47万返利。
三、争议:这真的是一门“躺赚”的生意吗?
在蹲守中,我也目睹了行业的另一面:
凌晨4点的后厨:夫妻店模式全年无休,丈夫揉面妻子包饭团,连孩子放学都在店里写作业;
总部督导的威胁:“这个月营业额不达标,要么追加5万推广费,要么收回区域保护权”;
食安危机:某加盟商为降低成本,私自更换供应商被顾客举报,总部罚款20万并强制闭店。
“这不是奶茶店,是资本游戏。”餐饮行业分析师王磊指出,“拾里稻的盈利模型建立在加盟商的疯狂内卷上,当市场饱和时,谁会是最后接盘的人?”
四、结语:你愿意为“暴富梦”赌一把吗?
离开杭州前,老陈塞给我一包饭团:“别写太狠,总部最近在查内鬼。”
路灯下,他店里的招牌依然闪烁:“0经验加盟,月入10万不是梦”。
这个时代,有人靠信息差发财,有人为认知买单。
当你在抖音刷到“拾里稻加盟商喜提宝马”的短视频时,不妨想想——那辆车的首付,是不是从你手里的饭团里挤出来的?
(应受访者要求,文中人物均为化名)
互动话题
你身边有加盟餐饮暴富的故事吗?欢迎留言区曝光行业黑幕!
关注并转发,抽3人送《餐饮加盟防坑指南》电子书
PS:本文数据来自公开渠道及匿名采访,不构成投资建议。投资有风险,加盟需谨慎。
相关新闻